近日,在山西调研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当地干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从2011年至今,这是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的讲话中第六次提到“右玉精神”。
是怎么样一种精神,让总书记念兹在兹?右玉,地处山西北部,与毛乌素沙漠毗邻,常年风沙肆虐寸草难生。解放后,面对“扎根还是搬离”的历史抉择,右玉历任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矢志不移、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江南”,淬炼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站在更高的视野观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
我们希望涌现出更多的“右玉”,大家不怕困难,埋头苦干,将百米跑的冲劲和万米跑的韧劲结合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秀美山川打动人,伟大精神震撼人。从“右玉精神”到“塞罕坝精神”,从杨善洲种树到“六老汉”治沙,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过许多人与环境的故事,生动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更深刻阐释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这些平凡的英雄以及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弘扬,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揽镜自照、深学笃行,鞭策自我、不断前行。(央视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