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019年5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值此之际,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就会发现,右玉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完全可以说右玉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和有效举措。我们可以从右玉精神形成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事迹中感知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认清使命、扛起使命、不辱使命。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右玉精神就是坚守初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
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价值底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最新表达。70年来,历届右玉县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左”的思想盛行的“大跃进”时期;不管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初期,还是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以群众期盼为最大追求、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群众福祉为最大政绩,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满怀对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为了解决全县4万5千口人的吃饭问题,昼思夜想,奔走于群众之中,根据当时右玉的客观实际,确立了“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的思路,提出“带领人民植树,党员干部先带头”,任期内共组织了四次爱国造林竞赛运动,一场穿越时空的植树造林“接力赛”起跑。第九任县委书记邵培基提出“每人种好二亩基本农田,栽好一亩树,种好一亩草”,全县组织5万人的造林大军集中营造大片林。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常禄针对当时流行着“农业上去戴红花,其它上去没人夸”。安慰大家说,“咱不求戴花不戴花,也不谋有人夸没人夸,咱对得起老百姓心里就踏实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有煤不挖,大面积引进种植油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提前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第一期工程规划任务,使右玉成为山西省人工造林最多的县。总之,右玉20任县委书记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
二、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就是勇担使命、“功成不必在我”正确政绩观的壮丽实践。
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一指示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长达近70年的植树造绿路上,右玉的历届县委领导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践行着这样的政绩观。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曾说:“我们要记住,植树治沙是一场持久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树立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坚持奋斗30年、50年!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脚踏实地,一棵一道地去植树,梁一道梁一课地去绿化。”第十任县委书记杨爱云有句口头禅:“当干部就要干工作,当领导就要敢担当,说了算,定了干。事关人民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他上任伊始提出:“十大流域摆战场,四大盆地做文章”治理右玉大地的综合方案。“大种大养”,让农民尽快富起来。杨爱云征得上级部门批准,决定把县城从右卫镇搬迁到现在的新城镇。这在当时一个贫困县谈何容易。杨爱云说:对人民有利的事,千难万难也要干。为人民群众干事业就得豁出去。很快,一个新县城建起来了,同时还保住了一个历史文化古城。第十四任县委书记师发说:“我担任县委书记后,觉得我们的前任书记干得对,得到群众拥护,我们就干下去。”“前任好好的路线被你推翻了,第一,说明你水平差;第二,劳民伤财;第三,这说明你的思想意识有问题。靠标新立异引起领导的注意,你先问问自己那样做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屁股是不是坐在老百姓这边?”
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就是正视差距、“敢教日月换新天”创新发展的绿色长征。
找差距,就是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0年来,右玉这场为生存而奋斗的植树种草造林绿化的“接力赛”,是右玉县的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风沙、干早、洪水和极端气候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右玉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开始,右玉就把植树造林作为“求生存”的突破口,从打响了右玉造林防沙、改善生态的“持久战”。在不同的时期,右玉提出了不同的造林思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里有风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拉开了植树造林大幕;60年代提出的“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突出了风沙治理;70年代提出的“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狠抓防护林体系建设;80年代提出的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90年代提出的“乔灌混交合理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引进立体造林模式;进21世纪,右玉提出了“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的发展理念,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退耕还林的决策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的同时,继续坚持创新理念建设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之路。第十六任县委书记高厚通过对右玉50多年绿色接力的反思,认识到传承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才有出路。经过反复讨论,提出实施农村移民并村撤乡、退耕还林还草还牧、种植结构调整“三大战略”,开通“百里绿化通道”,进行绿化美化。
四、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就是狠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苦干实干的奋斗结晶。
抓落实,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邓小平同志曾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同样,不干,半点右玉精神也没有。右玉精神的实质就是“真抓实干”。用右玉干部的话说,成绩是脱皮掉肉干出来的,是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换来的。右玉县从“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其重要原因在于右玉干部群众70年如一日,一代接一代、一步一个脚印地苦干、实干、持续干干出来的;是“飞鸽牌”的干部一代代做着“永久牌”的事情,是他们持而不息、久久为功,成就了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的人间奇迹。每到植树季节,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扛铁锹,背树秧,去植树,吃炒面,喝沟泉水,休息在树枝搭建的小山崖沟壕里,脸被晒成黑铁片,嘴角泛起血泡,手被磨破出老茧。姚焕斗书记在右玉12年,铁锹跟了他12年,陪伴他上山下沟,征战在植树造林的战场上,铁锹的木柄上手握的地方磨得铮亮,铁锹的头已经磨秃,呈半月形凹了进去。第十二任县委书记袁浩基说:“20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仅仅是跑的接力赛,是一个短跑。真正跑长跑、跑马拉松的是右玉县的人民群众!”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右玉人民敢于直面困境,正视差距,硬是凭一种愚公移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靠一张铁锹两只手、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苦干加实干,种草种树,改善生态,蚂蚁啃骨头般不屈不挠,一座一座绿化荒山,把荒漠变成绿洲。
右玉精神来自于右玉人民践行“两山理念”的伟大实践,其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于实践。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传承右玉精神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中,更重要的是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我们高擎右玉精神的火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闯关夺隘,跑好精神接力,走好我们每代人自己的长征路。(作者年永登系市委讲师团副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