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人民政府

右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发布时间: 2016-03-05 来源: 县政府办

   右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制定的,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右玉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确立发展思路,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右玉县推进“两大任务”、加快“六大发展”的攻坚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起点上,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变化,准确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战略、增强发展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富美和谐幸福右玉的总目标,以转型综改建设为统领,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统筹推进“六大发展”。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7.2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5.3亿元,年均增长15.2%,比“十一五”翻了一番,同期分别高出全省7.3个百分比、全市5.4个百分比;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8.4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3亿元,年均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1.6亿元,年均增长25.3%;2014年起,受全省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3.94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2.9亿元(“十二五”前四年增长)年均下降-5.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8.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4.6亿元,年均增长11.4%;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4元,年均增长1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0元,年均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高出全省约1个百分比。

(二)产业转型取得实效。围绕县域工业“两园一带”的总体布局,突出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新优势日益凸显,全县煤炭生产、洗选、铁路发运能力分别达到1080万吨、2600万吨、410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8万千瓦。梁威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2家,成为朔州市八大特色园区之一,正在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户,比“十一五”末增加6户,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五大工业产业板块。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实施了农业“双新”工程、“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项目,全县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全县粮、油、饲总播面积稳定在6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7000万斤左右。以燕麦为主的小杂粮、马铃薯等农作物实现园区化、连片化规模种植,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新建成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近40个,羊的饲养量达到85万只。全县羊、奶牛和大畜的饲养量分别达到85万只、6000头、4.5万头。牧草种植稳定在15万亩左右,绵羊良种覆盖率达到85%。小杂粮、肉羊、马铃薯、种苗、牧草、油料六大特色农业优势凸显。全力打造以“塞上绿洲”“西口文化”“万里茶道”三大品牌为核心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杀虎口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右卫古城城门、平集堡沿街古建筑、大南山显明寺、牛心孕璞、马营河乐楼完成恢复性修建。杀虎口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南山公园、绿化丰碑完成改造;党风教育廉政基地运行。成功举办了西口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玉龙速度赛马赛、摄影大赛等一系列赛事,受到省内外游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口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七大优秀文化节庆会展之一。

(三)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坚持“山上治本立体化、身边增绿园林化、生态致富产业化、环境保护社会化”的绿化目标,实施了荒山大片造林、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造林绿化工程,全县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苗木产业不断壮大,育苗面积达到8万亩。建设灌草饲料林基地30多万亩,新增经济林1.08万亩,建成苗圃8万亩,苗木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五年累计投资8.5亿元,完成大片造林33多万亩,通道绿化345公里,高标准村庄绿化美化190多个,打造了通市路、109国道右玉段、牛心风电周边、大呼高速右玉段及连接线、大南山、沙加寺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大力推进实施“人均一颗树、一乡一条路、一村一片林”造林绿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县乡和乡村道路绿化水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改革。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突出“小、精、绿”的园林县城定位,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质量提升,重点实施了县城道路桥梁建设、给排水、供热、供气、绿化、便民服务和农村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等工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美丽家园。至“十二五”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03.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4.5倍,大呼高速公路、准池铁路建成通车;省道虎山线25公里改造工程完工;109改线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完成了县乡路改建14条110公里、危桥改造3座、安保工程9项,维修通村公路300多公里,县城交通更加便捷通畅,县城公路通车里程达1840公里。市政建设工程、保障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建设了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城市和工矿棚户区等各类保障性住房4000余套,建设新农村示范村49个,改造农村危房8400余户。

(五)民生改善成果丰硕。千方百计保障民生,公共财政支出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和就业创业工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累计投资2.66亿元,新建了一中、上堡幼儿园,完成了雨露希望小学新教学楼、新城镇明德小学食堂宿舍、董半川中心校幼儿园和民福苑小区幼儿园配套工程,二中实验楼投入使用。对全县各中小学校舍、食堂、操场、校园等进行了维修、硬化,教育硬件整体提升。实现了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开展了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县医院顺利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门诊楼投入使用,急救中心完工。11所乡镇卫生院和321个村卫生室完成升级改造, 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最高支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医改工作纵深推进,县级新农合定点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连续六年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人口计生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圆满完成。社会保险扩面提标。社保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12.7万人,社保基金累计达4亿元。文化科技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实现免费收看有线电视。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建设,实现了市县广播节目全覆盖。创作了话剧道情戏《立春》和弘扬“右玉精神”的歌曲《绿色丰碑颂》。新建县图书馆、艺术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泉鑫“高效节能环保高温竖窑”等技术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臣丰、永昌科技公司被列入市级科技型企业。

(六)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依法治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支持县政协履行职能,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到100%。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完善政务网站建设,推进政府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右玉建设,强化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右玉建设纵深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新发展,安全生产指标全面完成,安全稳定形势总体平稳。

(七)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党建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始终保持反腐败、反“四风”、打黑除恶高压态势,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实施“六权治本”,推进部门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公开化,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向好,全县干部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巩固提高。这些积极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右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十分复杂,既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发展环境的变化趋势,对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实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

(一)有利因素

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确定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等重大战略,均为我县在更高层面和更多方位谋划发展、寻求突破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实施“六大发展”“三个突破”、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举措,为我县加快发展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释放了活力,提供了空间。特别是新的省委班子立足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坚持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始终保持“三个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推进“六权治本”,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从全市看,具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后发优势,朔州是国务院确定的成长型资源城市和全国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晋北煤电基地骨干城市,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国家唯一的草牧业发展试验地级试点市。同时,省委、省政府作出在我市布局建设晋北煤电基地、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等部署,都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强了动力和活力。

从我县看,经过多年来的奋力拼搏、努力赶超,我们集聚形成了“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的“四大优势”。一是政治优势不断发力。右玉精神的持续宣传弘扬,特别是随着习近平、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对右玉精神的充分肯定,右玉精神的政治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为我们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持久动力,创造了引项目、争资金等各种利好因素。二是生态优势厚积薄发。右玉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近年来,我们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规模化、循环化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光电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转型路径更加明晰,产业特色不断凸显。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大呼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铁峰铁路、准池铁路开通运行,109国道县城段改线和西纵右平高速开工建设,大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必将强有力地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同时,引黄北干线支线项目省政府已确定由平鲁大梁水库经右玉到左云,并给我县预留了流量,可为我们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供水保障体系,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四是政策优势利好长远。我县作为全省3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和全市唯一的国定贫困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和省市必将在推动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作为全省唯一的半农半牧县,我们获得了实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机遇,而且随着全市草牧业发展试点工作的深入展开,必将为我县发展壮大生态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迎来更大的承载平台。

(二)不利条件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未来五年,我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我县欠发达地区的属性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比较不大,发展不够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经济结构性调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投资需求不旺、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继续深度调整的大形势下,未来五年的压力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工业经济实力还不强,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产品不多,经济发展内动力不足,特别是投资后劲乏力,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农业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不够;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还不宽;生态旅游业、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形成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民生领域仍有许多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财政增收困难,支出缺口较大,收支矛盾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不敢担当,为官不履职、不担责、不作为的问题还存在,推进改革的办法不多、思路不宽。

综合判断,右玉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处在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切实把新常态与发展现状、条件和发展预期、走势结合起来,挖掘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省委“六大发展决策部署和市委“两大任务工作主题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以新的理念为引领,围绕提升绿水青山品质、共享金山银山成果的主题主线,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旅游兴县两大战略,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城乡统筹、生态升级、项目建设四大抓手,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特色农畜产品供应地、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环境好产业优人民富的美丽右玉而努力奋斗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全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让创新贯穿右玉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成为右玉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强劲动力。

二要牢牢把握右玉精神的政治优势,继续弘扬右玉精神。右玉精神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中孕育形成的,是在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中发展的,是在党中央和各级领导亲切关怀中提升的,是右玉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推动全县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和指示为根本指针,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全面激发全县人民的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三是牢牢把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注重扬长补短,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

四是牢牢把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建设的新期待,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右玉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五是牢牢把握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真正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相并重,善于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千方百计破除制约我县发展的根本性瓶颈,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增创发展新优势。

六是牢牢把握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围绕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使全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是牢牢把握廉洁和安全是建设富美和谐幸福右玉的基本内涵,坚持廉洁和安全发展。廉洁和安全是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更是山西发展的现实保障。坚持廉洁发展并自觉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领域,实现经济发展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互动。坚守安全发展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县各方面的安全与稳定。

四、主要目标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和省委、市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现实条件,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确保全县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努力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确保现行国家标准下全县75个贫困村、23123口贫困人口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我县国定贫困县顺利实现“摘帽”,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化。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做优做强煤炭产业,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煤炭安全、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生物制药、LED等新兴接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小杂粮、畜牧业、苗木等特色农牧业迈上新台阶,以旅游业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全面打响“生态右玉、西口名城”的品牌形象,旅游业成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县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集生态休闲度假、西口风情体验、消夏避暑养生为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更高品质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加强,环境面貌明显改观,覆盖城乡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公交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预定目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成为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建设成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升。绿水青山品质进一步提高,右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草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土开发空间高效利用,生态、产业、城市绿色化发展水平提高,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完成中央、省委、市委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六权治本成效明显,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关系更加协调,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引领和行动指南。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增强。更高标准落实“两个责任”,纪律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34项)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备注

经济发展(7项)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5.3

77.56

7

预期性

发改局

*地区财政总收入(亿元)           

6.9

 

 

预期性

财政局

*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2.9

 

 

预期性

财政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1.6

163.63

10

预期性

发改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4.6

19.55

6

预期性

商务局

粮食总产量(万吨)               

3.3

3.5

1.2

预期性

农  委

城镇化率(%)                    

50.25

57.75

1.5

预期性

住建局

科技教育(6项)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0.25

0.3

4.7

预期性

科技局

每10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数(项)   

6

12

19

预期性

科技局

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地区总值比重(%)   

1.2

2

14

预期性

科技局

教育公

共服务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7

90

1

预期性

教育局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8

99.8

 

约束性

教育局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8

99

0.3

预期性

教育局

人民生活(13项)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15065

17290

2.9

约束性

人社局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6.0855

6.1

0.05

约束性

人社局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005

1.1

1.9

约束性

人社局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08

1.3

4

约束性

人社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00

100

 

约束性

卫生局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44

70

9.7

预期性

水利局

城镇登记失业率(%)                

4.2

4.0

 

约束性

人社局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1150

1200

 

预期性

人社局

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万人)      

1

预期性

人社局

五年建设城镇保障型安居工程 (套)   

750

约束性

住建局

*人口自然增长率(‰)               

2.6

小于5.6

 

约束性

卫生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974

28000

7

预期性

人社局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6180

9082

8

预期性

农工办

安全生产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
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44

0.038

 

约束性

安监局

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人/百万吨)             

0.077

0.05

 

约束性

安监局

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十万人)       

6.775

5.2

 

约束性

安监局

万车死亡人数(人)        

5.03

3

 

约束性

安监局

资源环境(8项)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5

14

3.2

约束性

发改局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

0.6

8.4

预期性

水利局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0

100

 

预期性

环保局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吨)

*二氧化硫                 

1.0053

0.6032

-8

约束性

环保局

*化学需氧量               

0.1505

0.0903

-8

约束性

环保局

*氮氧化物                  

0.4354

0.2611

-8

约束性

环保局

*氨氮                      

0.140

0.084

-8

约束性

环保局

*烟尘                      

0.2057

0.1234

-8

约束性

环保局

*粉尘                      

0.0234

0.014

-8

约束性

环保局

城市供气供热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88.8

97

2

预期性

供热公司

城市燃气普及率(%)      

54.85

80

7.8

预期性

住建局

城市垃圾、污水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5

80

6.67

预期性

住建局

城市污水处理率(%)              

96.93

97.68

0.77

预期性

住建局

耕地保有量(万亩)               

88.19

88.19

 

约束性

国土局

森林绿化

*林木绿化率(%)           

53

58

1

约束性

林业局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29.59

192.06

 

 

林业局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17

46.29

0.5

预期性

住建局

 

 

 

第二章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我县经济形态亟待转型的形势下,发展必须立足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一、培育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一)持续增加有效投入

提升投资质量与水平。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本向技术创新、新兴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和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倾斜,努力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培育形成一批可持续、高效益的新产业。扎实抓好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城镇化和生态领域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发挥好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全县经济加快增长。

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改革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投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持、社会融资共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投融资新机制,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创新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采取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培育扩大消费需求

着力推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激发万众创业的热情,努力增加消费需求。创新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居民消费增长。适应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的趋势,培育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热点。

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提升、低碳化转型为路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业结构优化,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引导流通企业进行信息系统、配送系统改造升级,发展连锁企业。积极培育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品牌,改造传统业态。

加快发展新型业态。按照“加强引导、循序渐进、培育市场、规范行为”的思路,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培育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推动我县名优土特产品开展网上交易。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物流配送体系的改造升级以及连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县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完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机制,统一行政执法。全面履行商务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针对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商业预付卡等民生和创新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欺诈行为,努力实现全行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广大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三)努力扩大出口贸易

积极扶持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提升小杂粮、羊肉和小香葱等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提高脱水蔬菜等传统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由单一的商品输出向商品、产业和资本输出转变。积极协调沟通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机构,为企业搭桥引线,做好为图远、祥和岭上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出口贸易服务工作,为右玉农产品品牌走出国门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

以构建晋西北煤炭产业化基地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延伸煤炭产业链,加快推动全县煤炭资源由单一开采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煤炭企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六型”转变,全力提升煤炭产业整体水平。

(一)大力推动煤炭企业理念转变

在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推动煤炭企业由传统的煤炭生产向煤炭生产服务型转变,从煤矿井下生产源头转变观念,树立生产服务型理念,按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煤炭企业由生产、销售原煤向商品煤、洁净煤转变,向社会提供清洁的煤炭产品。

(二)大力提升矿井现代化水平

按照区域煤质和煤层赋存特点, 围绕煤矿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以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为重点,加快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进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现代化矿井。全面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推进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构建集约化、信息化、安全高效的现代煤炭生产开发体系。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炭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与清洁生产水平。

(三)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以安全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普及推广绿色开采技术,促进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建设生态矿山。大力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配煤、煤泥脱水干燥等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商品煤分级分质利用体系,提高洗配煤占商品煤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以上。

(四)大力延伸煤炭产业链

以高端化、全循环、链条式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煤炭资源转化和煤炭产业延伸发展,构建煤炭—电力—建材循环工业经济链。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优先发展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提高煤电转换比例。全面推进煤电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推进大容量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热电联产的低热值煤发电机组。重点推进京玉2×65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神头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建设。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鼓励低阶煤就地转化,积极稳妥发展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拓展煤炭消费空间,消化过剩产能,促进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三、做大非煤产业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坚持风电、光电齐头并进,推动清洁能源、材料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业规模发展,调优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一)大力推进清洁能源集群化发展

以风能、光伏、生物质能发电为重点,加快新兴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清洁能源集群化发展,打造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充分发挥我县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先进、高效、大功率的风能发电,逐步普及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大力推广户用太阳能利用。着力推进沼气工程和秸秆能源化利用,推动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重点推进玉龙风电公司10万千瓦风电、同煤二期5万千瓦光伏发电、华谊中泰2万千瓦分布式光电、右玉华光5万千瓦光伏发电、山西同泉煤炭运销公司2×12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7万千瓦。

(二)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构筑新兴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材料工业四个产业。

1、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依托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力水平。以永昌科技LED绿色照明产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LED绿色照明产业。积极推进右玉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互联网、云计算的应用。

2、装备制造产业。以铁峰绿色科技园区为重点发展区域,把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七环工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3G无线系统矿用监测设备项目建设,开发销售矿用3G无线系统、矿用安全跟踪系统、矿用监测监控系统、矿用数据调度系统、矿用综合信息化系统、智慧矿山一体化系统等产品,以及生产销售用于非煤矿山企业、石化企业、电力企业以及金融服务、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数字信息化系统,同时推进列车轴温检测系统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在“十三五”期间项目投产见效。

3、生物制药产业。以安德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与科研院所、专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精制技术研发和生产,建设年加工200吨甘草酸铵、130吨米芦丁提取生产线,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高品质的产品。

4、新型材料产业。以北岳玉龙、盛隆、泉鑫、惠洁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瞄准市场高端化发展趋势,积极引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快规模配套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强同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采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研发设备和产品研发人才,构建研发平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切实提升石材加工产品的档次,在市场消费结构升级引导下,在传统的花岗石、大理石板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薄板、超薄版、复合板生产比例,开发石雕石刻、异型石材加工、石材拼花、石材马赛克等装饰艺术品。结合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开发岗石、人造石英石,基本形成石材精深加工和花岗石废料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20年末,力争年产粉煤灰制砖5000万块、仿大理石80万平方米。

(三)全力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

立足羊肉、杂粮、沙棘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以梁威工业园区为载体,以“臣丰”“汇源”“塞上绿洲”等品牌产品为重点,引导现有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培育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在食品集群发展、总量和质量提升、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全省农业特色产品加工基地。力争引进2—3个食品深加工企业,新建一个年交易量20亿元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大力推进中大科技三期真菌蘑菇生产线项目、塞上绿洲三期沙棘延伸产品沙棘化妆品、保健品和创新型药品的深度开发、臣丰公司食用醋项目、新加坡同日集团10万吨粮油加工项目、西口洋洋二期5000吨清真羊肉熟食加工项目。

(四)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战略,积极推进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旅游投资、消费热点,着力补齐右玉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短板,力争在2—3年完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及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到2020年,基本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富县向文化旅游强县的跨越,形成地方特色鲜明、布局结构合理、市场繁荣有序的全民参与、全域规划、全业推进、全时服务、全季旅游的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我县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服务,建设“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右玉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右玉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西口文化和生态文化内涵,以“生态旅游+”为引领,坚持精品化打造,弘扬“右玉精神”,分别以杀虎口、南山森林公园、苍头河湿地公园三大景区为核心,形成以南山森林公园、贾家窑生态观光走廊为主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区;以西口古道为轴心,形成杀虎口、右卫城、长城、沿长城古堡、烽火台为重点的西口文化景区;以石砲沟、水磨沟、中凌湖、苍头河为重点的集农家乐、采摘园等为一体的度假休闲景区。以点串线,点线融合,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全力推进右玉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拆掉景点景区“围墙”,突出旅游资源整合和线路连接,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县城为中心(旅游集散地),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将县内各景点连点成线,并与周边区域景点线路对接,推出一批文化内涵深厚、自然风情独特、旅游服务上乘的旅游线路,打造右玉经典自驾游、西口文化体验游、长城边塞古堡探幽游、登牛心堡山健身游、“右玉精神”感悟游等精品线路,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发展。

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树立“旅游综合产业”理念,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成立右玉县旅游产业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为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改组成立右玉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全域旅游形象推广、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和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资金引导、扶持。

建立加快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注重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的打造,加快休闲度假产品的打造,不断延展右玉旅游产业链条。全力推进西口文化产业园区、创意文化中心、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办好西口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积极搭建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文化产业平台。围绕重点景区,以旅游厕所、游客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客运专线、智慧旅游等为重点,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右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商贸市场,完善县城批发市场和集镇市场体系。加强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共同配送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综合物流园区。在小杂粮生产区,建设区域性集产品集散仓储、价格形成和加工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一村一品”特色突出的村庄,建设农村田头市场。在高速连接线西侧及规划虎山线东侧、109国道北侧等交通优势明显地块规划物流产业区,为梁威工业园区产品运输提供保障。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商贸物流配送网络,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大型流通企业入驻我县,发挥其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快速带动本地物流企业提档升级和资源整合。支持大型商贸营销企业在我县设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拓展合作发展空间,增强商品聚散能力,培育消费热点亮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六)扶持发展新型服务业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眼长远发展趋势,着力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四大产业,力争把这四大产业做成右玉服务业体系中的重要增长点、突破口。

1、养老服务业。依托右玉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资源优势,在县城等地建设集休闲养老、旅游养老、康复护理于一体的养老基地或老年养生社区。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开办老年餐桌、日间照护、文化娱乐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完善居家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机构托养等服务模式,支持个人举办家庭化、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和连锁化养老机构,扶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鼓励有实力、竞争力强的养老服务企业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道路,扶持中小企业研发生产适合老年人的用品用具、食品、服装等,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储蓄、保险、投资、以房助养等金融产品。

2、健康服务业。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护理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大力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打造和培育具有右玉特色的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创新发展数字健康、远程医疗、基因检测等新兴健康产业,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发展全民体育健身,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培育发展健康文化产业和健康旅游产业。

3、中介服务业。重点抓好知识性中介、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生产性中介、信息咨询中介和法律服务中介服务业等五大类中介服务领域,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功能强大,与先进地区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框架。根据地域特色,发展林业、物流、人才、旅游等特色中介服务。

4、房地产业。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引导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满足人民群众住房基本要求。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我县房地产业领域,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养老社区建设、旅游度假地建设。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四、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力争到2020年,把农业打造成为跨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全县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布局更加科学,农产品加工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发展方式和成效更加有效,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一)优化产业布局

围绕全市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潜力,按照“产业聚集、分类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谋划,分片布局,进一步优化种植业、草牧业、苗木业等产业布局,推动重点区域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加快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构建规模合理、特色鲜明、长短互补的特色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对马铃薯、杂粮、油料三大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科学布局,以右玉县臣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在白头里野场村重点布局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以李达窑乡、白头里乡为重点,布局优质燕麦、荞麦品种繁育基地;以东西两山为重点,布局优质杂豆基地。在杨千河乡、高家堡乡、新城镇重点布局牧草园区。在苍头河流域、李洪河流域、马营河流域等地重点培育中小型苗圃集中连片发展。在新城镇、元堡子镇、牛心乡、白头里乡、杨千河乡重点布局肉羊养殖园区。

(二)提升产业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在小杂粮基地县建设、草牧业试点工作、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苗木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支持,按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全面升级、跨越发展”的思路,启动实施小杂粮、马铃薯、油料、肉羊、种苗和牧草六大产业提升工程,以龙头企业带动、重点项目推动、惠农政策促动、科技服务驱动为抓手,扩大种养规模,推广人工种草,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规模较大、有市场、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育右玉杂粮、苦荞、羊肉、边鸡、沙棘等一批有影响的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我县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推进以燕麦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区建设。在李达窑村、杀虎口四台沟、白头里乡康村建设3个5000亩燕麦种植园区,推进全县燕麦高产创建工作。在李达窑乡残虎堡村、高家堡乡甘庄曹村、白头里乡康村建设3个2000亩苦荞种植园区。在杨千河村建设1个1000亩红芸豆种植园区。

推进马铃薯示范园区建设。在杨千河乡榆林、铁山村集中连片种植1个5000亩马铃薯示范园区。在元堡子镇董半川村、增子坊村集中连片种植2个1000亩马铃薯示范园区。威坪牧区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引入新品种扩繁推广,在高家堡乡沙家寺村建设1个1000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有效推动我县脱毒马铃薯良种推广应用。

推进胡麻油料种植园区建设。在白头里乡业家村种植3000亩胡麻园区。在元堡子镇董半川村、增子坊村种植2个1000亩胡麻种植园区。在高家堡乡高家堡村和牛心乡寺儿湾村、云阳、欧村集中连片种植4个1000亩胡麻园区。

    加大养殖园区建设力度。在新城镇十里铺、元堡子镇梁信屯村新建2个万只肉羊养殖园区。在牛心乡刘家窑和石塘村新建2个5000只肉羊养殖园区。在白头里乡杨村新建1个3000只肉羊养殖园区。在杨千河乡金牛庄和榆林村新建2个1000只肉羊养殖园区。在杨千河乡新坊村引进陕西富平奶山羊,建设1000只规模的奶山羊养殖园区。在李达窑乡杨于后窑村新建1个500只规模肉牛养殖园区;推进董半川建英生猪养殖园区、苍海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养殖基地建设。

    扩大人工种植牧草规模。抓住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和“京津风沙源”等项目建设,做好国家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人工种草、草地治理和保护工作,为全县畜牧业的扩规提效提供饲草保障。推进杨千河乡新庙子、双扣子万亩当年生牧草园区、高家堡乡邵村2500亩草苜蓿园区、新城镇西丁村1000亩紫花苜蓿园区建设。利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绩效奖励资金建设牧草加工厂,配套牧草收获、加工机械,推进全县饲草料产业化发展步伐。

推进苗木集中连片发展。积极扶持育苗大户扩大规模,推进中小型苗圃集中连片发展,重点培育以威远镇、右卫镇和杨千河乡区域为主的苍头河流域两侧,高家堡乡周边,白头里乡的李洪河流域,李达窑乡马营河流域沿线苗圃集中连片发展。制定出台我县鼓励推进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各类苗圃进一步扩大规模,推广应用新品种,鼓励农户在公路沿线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并给予相应补贴。依托林木种苗协会及网站,为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肥沃、功能全”的要求,统筹使用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加大“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力度,每年完成建设2000亩的高标准旱作田、节水灌溉高产田,耕地质量和等级。推进供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设魏安窑水库,提高魏安窑河流域土地灌溉效益。推进海子湾水库抗旱应急输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加强淤地坝工程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基层农技站建设,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大户。加强基层气象台站业务服务能力建设,增强气象服务能力,增加农业防灾减灾抵御能力。

(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开展订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创新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农业中小微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形成具有右玉特色的梯次规模结构。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全力推进“三个突破”

突出问题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金融振兴“三个突破”,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一)推动科技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引导企业牵头科技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重推进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步伐,逐步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结合。重点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事关全县产业创新驱动瓶颈的关键技术,以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依托,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实体。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对省、市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县财政应分别给予鼓励性资金奖励。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和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或实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互动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新建重大项目和科研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人才培训。

(二)发展民营经济

进一步放开市场、规范市场、营造市场,培育支持民营积极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我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登记证、刻章准许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服务等领域。努力改善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全力打造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绿色通道。促进民营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转型发展。推动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加强民营经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促进金融振兴

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发展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加快担保公司发展,积极引进更多的担保公司投资我县,进一步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完善担保的激励和基础补偿机制。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激活社会资金,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使更多民间资金用于本地发展。积极发展地方保险机构,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稳步扩大融资总量。

六、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创新队伍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结构。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以提高素质为重点,着力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人才短缺领域的引进力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优化用人环境,积极营造人才创业创新宽松政策环境。


第三章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协调性,重点是促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发展经济方面,面向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在改善民生方面,从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着眼,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抓好教育、文化、住房、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就业、社保、居民增收、稳定物价等民生工作,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大县城带动大农村为方式,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突出“绿、净、美”理念,优化城镇结构和城乡空间体系,促进城镇化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转变、从空间扩展向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城市建设向注重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努力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宜居县城,构建绿色生态的城镇空间,建设富饶舒适的美丽乡村。打造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宜居富美幸福和谐的新右玉。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8万人,城镇化水平63%。

(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按照建设“大县城”、推进特色镇、发展中心村、压缩基层村的发展思路,优化县城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统筹城乡建设。着力提质扩容,改善城乡居住、交通环境,构建城乡空间新格局,加快形成“大县城——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一体化的村镇体系,打造一城、三镇、“五十村”的“1350”特色城镇化发展格局。“一城”是县域人口集聚与城镇建设的重心,全县的综合服务和旅游服务中心,物流和轻工业集聚中心,县域增长极核;“三镇”即县域北部右卫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部威远历史文化古镇、元堡子产业区依托城镇。通过三个特色在镇建设,形成县域人口、产业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集中与均衡”相协调的城镇、产业空间体系;“五十村”:即五十个中心村,是重构乡村居民点体系的重要环节。把中心村发展作为乡村居民点体系建设的重点,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城乡绿化,城乡清洁四大工程,使中心村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服务中心。

(二)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

把县城和县级市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塑造特色。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引导产业向县城和县级市中心城区集中。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强力推进总投资9亿多元的城市建设市政工程。加快推进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对城镇化的龙头带动作用。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辐射,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县城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把县城发展成为县域经济集聚中心。

(三)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在全县选择4—6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乡镇,予以重点扶持。以项目为依托建设城镇新区,按照市政标准建设和改造提升道路、供排水、供气、垃圾收集转运等设施和公园绿地,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文体活动场所、卫生院、商贸服务等公共设施,对镇容镇貌进行综合整治,建设现代化新市镇,使其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样板。县有关部门对重点镇的街巷硬化、供水、供电设施、文体活动场所、中小学、卫生院及绿化建设等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对部分重点镇赋予一定的县级行政审批、执法、管理等权限和建立镇级财政,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

(四)以中心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中心村在城乡体系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中心村的选择和建设,能以最快速度推进农村地区城市化发展,能最大限度地推广城乡一体化政策和措施。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选择50个中心村,中心村建设要与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率先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规划区域内的一些自然村和人口少于500人的行政村进行适当的迁并,主要向相邻的中心村迁移,鼓励农村居民向中心城镇集聚。结合中心村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来抓,科学规划,扎实运作,强力推进,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以中心村为重点鼓励有条件的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十三五”期间,设立  个美丽家居示范村,使其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主导产业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70%以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领先全县。

(五)提升城乡建设品位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把城镇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推进。推进公共资源在城镇和农村的合理配置,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大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城镇的生产、消费、就业和服务功能。加大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对城镇化的龙头带动作用。完善路网结构,提升道路等级,发展公共交通,打造通畅、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辐射,大力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完善设施提质工程,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加快建设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四美”宜居乡村。

(六)着力打造“智慧”右玉

大力推进政府门户网站系统、OA办公系统、网上审批系统、电子印章系统以及城乡应急联动管理系统等部门管理服务系统建设;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向高端(4G)基站、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开放资源,并提供通行便利;建立县城区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燃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动态管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加快4G网络建设,加强光纤入户和三网融合,实现移动通讯覆盖全县域。“十三五”期间,城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70%以上。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环境联防联控联治。

(一)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根据右玉城镇布局、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条件,“十三五”期间着力提质扩容,改善县城居住、交通环境,构建“一心一轴两区四板块”的城乡空间新格局。

一心:即县城区,是县域人口集聚与城镇建设的中心,集文化、商贸、服务为一体,是全县的县域发展中心和枢纽,全县的综合服务和旅游服务中心,物流和轻工业集聚中心,也是梁威产业园区的主要依托城镇。

一轴:沿苍头河谷地省道虎山线形成的南北向发展主轴,是县域城镇、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核心轴带 ,人口与产业重点集聚区域。

两区:即杀虎口文化旅游区、元堡子工矿开发区。立足产业基础,突出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是促进产业集聚的重点承载区。

四板块:即四大主体功能区。以突出区域主体功能,有利于区域环境整体整治,有利于分片实施区域管制的要求,将县域划分为中部人口与产业发展集聚区、北部生态农牧与旅游功能区、南部工矿开发区、东西两山生态农牧开发区四大主体功能区。

(二)实施区域合作共建

用好国家加大扶持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特殊政策,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加快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与协作,积极融入晋北、中原、关中等城市群,与朔州、大同、呼和浩特市等外部城市实现区域衔接和互补发展。向东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把握先进地区经济、科技、社会进步的脉搏;向北与呼包鄂城市群地区联动发展,牵住国家西部能源走廊的龙头;向南与朔州、大同市共建晋北城镇群,增强自身丰满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我县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推动“六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文化条件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弘扬我省优秀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深入挖掘提升右玉精神。加强对西口文化的研究阐发,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振兴右玉道情积极打造文艺精品,打造对外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打造一批以中国梦三个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力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形成良好网上舆论导向,发挥网络正能量。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等方式。深入推进全县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加大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文化管理员和村级文化指导员。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作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硬件达标、设备配套,建设剧院、歌舞等院团排练演出场馆,实施乡村(社区)文化建设项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到2020年,全县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面覆盖。

重大项目

1、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计划。以行业联盟等形式,开展馆际合作,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2、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计划:在全县乡镇(街办)、行政村(社区)采取政府采购公益演出场次等形式,开展送书、送戏、送文化器材活动。

3、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计划: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推行公共文化服务持证上岗制度,健全公共文化队伍,解决免费开放后的人员需要。

4、公共数字文化信息工程。打通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现有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配齐配好乡镇农村电子阅览室设备,利用现代互联网络或广播电视网,实现数字文化资源城乡全覆盖。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

5、“三网”融合推广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广播电视服务和电信服务双向进入政策,加快三网融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电信业务。加快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积极发展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大力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实施公共应急广播电视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设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应急广播系统。完善应急广播覆盖网络,打造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

 

(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形成不同所有制和中、小、微文化企业集聚发展、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大小共生的新格局。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大力推动同煤集团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或投资设立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发挥好各类文化专项资金和基金的引导作用,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促进民间资本与文化旅游项目对接,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内涵。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农业、体育、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重大项目

1、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2、重点建设文化产业园、影视主题园区建设、创意文化中心。

3、打造杀虎口西口文化产业园区。

4、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园区)。

5、做好山西·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等。

 

五、推进军民融合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改革体制改革,强化法治保障,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建立健全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运行体系。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动员新体系。协同创新,军民统筹,发挥右玉精神这一传统优势,凝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合力。


第四章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右玉

 

推进绿色发展,坚持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着力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产业体系,致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美丽右玉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精准精细布局生态林业发展,推进全域生态产业资源的科学配置,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县生态建设成果,推进绿色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8%,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一)科学谋划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

1、以“两荒”造林工程为重点,着力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

荒山、荒坡大片造林工程是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时期,我县应更加坚持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栽人文、栽政绩的理念,按照“生态建设提档升级、生态产业全面增效”的思路,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重点是对大呼高速路、大呼高速路连接线和109国道沿线的荒山进行高标准绿化打造。

2、以“两网”绿化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通道绿化档次

以境内主河道苍头河为轴,以交通主干线为骨架,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生态就延伸到哪里”,在沿线两侧营造较宽的护岸林带、护路林带,加快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着力构建造林绿化的“两网”大框架。

3、以“两区”增绿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围绕京玉电厂、变电站、煤矿、汇源右玉公司等厂矿企业和南山公园、杀虎口旅游区、苍头河湿地公园、牛心风电、赛马场等景区(点)特殊地区,进行高标准绿化,建设园林式企业、公园式生活区,建设森林景观,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二)坚持不懈狠抓生态林业建设

1、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根本,统筹推进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工程

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根本,全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天然林资源保护、灌木造林、补贴制造林、通道沿线及荒山绿化、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市县造林、矿区造林等“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坚持乔灌草结合,统筹推进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工作,突出抓好工矿企业、居民生活区和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的绿化工作,做好身边增绿工程。精准精细布局生态林业发展,大力提质升级,营造森林景观。积极发展彩色林业,增加树木种类,形成森林层次丰富、色调多变、季相明显的景观。“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营造林任务3万亩,五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5.5万亩,到2020年,全县森林面积在现有的138.21万亩的基础上达到152.88万亩,全县森林和绿地资源数量、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以提高林木资源保存率为目的,强力推进林木管护和森林经营管理

着力打造精品示范绿化工程。以全省“双百”精品工程为契机,着力改变“小而散”的做法,以风沙严重地带、风蚀严重地区为重点,打破乡村地域界限,实行连片治理,集中建设,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高覆盖率,以点带面,辐射全局,进一步带动全县绿化整体水平提高,推进林木管护的专业化水平。

强力推进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制度落实为重点,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抓住国家天保二期工程和国家重点公益林工程全面启动的契机,出台与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依法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3、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生态富民和林业产业建设

全面完成集体林地确权任务。基本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继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基本政策,在质量上把好六道关,即调查摸底关、民主决策关、村组方案关、外业勘界关、登记发证关、档案规范关,全县林地家庭承包率力争达到80%以上。加快建立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林权管理服务机构,搞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管理、林地流转、纠纷调处等工作。开展林权IC卡试点工作,实现林权流转、森林经营、采伐审批、直补到户等面对农民的“一卡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健全林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机构。积极跟进配套改革,完善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开展林木采伐管理试点,实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健全林权流转市场,规范林地林木流转。

大力推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兴林富民”的理念,大力推动建设干果经济林建设、林木种苗和花卉产业、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用材林建设、林下资源开发等五大林业产业体系,坚持“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激活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下苗圃和林下养鸡、养鸭等林下经济,不断解放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苗圃产业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全力打造苗木产业基地,努力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苗木研发、培育和供应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森林植被好,森林生态旅游潜力大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南山森林公园、苍头河风景旅游区、辛堡梁生态景区、杀虎口森林公园等为重点的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魅力,努力把把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县一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本路径,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推行低碳生产方式

切实落实《朔州市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实施重大低碳工程、产业减碳计划、企业低碳行动、低碳科技创新行动,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层气先抽后采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业领域清洁能源改造,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严控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

(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加快推进低碳园区、低碳商业、低碳社区建设,倡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发展绿色交通,加快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引导全社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和充电桩等设施配套建设

(三)严格控制碳排放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立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以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生活用能为重点,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目标分解制度。严格控制“两高”行业规模和增长速度,淘汰落后产能,改造高耗能工艺装备,实施工业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行动方案。强化工业企业园区管理,对工业污染源实行集中治理。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生活领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城镇集中供热、供气普及率,关停、淘汰、搬迁、改造重污染企业,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四)促进循环发展

紧紧抓住朔州市被列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的有利机遇,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梁威工业园区、铁峰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以产业集聚和共享基础设施为纽带,合理延伸产业链,促进企业、产业间的循环链接。加快能源、水等共享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体系,构建再生水与矿井水、雨水收集、其他非常规水资源集成和循环利用的全量化水资源利用体系。

三、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我县的立县之本。“十三五”期间,我县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蓝天”的发展理念,在继续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厚植绿色发展环境,做好环境优化增量的同时,更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环境优化做好污染减量工作,完成国家省市确定的环境治理目标。

(一)建立新型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和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坚持开发、治理、修复同步,探索建立矿山企业生态环境补偿与治理责任制

(二)瞄准重点环节加强环境治理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高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全过程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推进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推进清洁生产。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以雾霾治理为重点,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大力实施燃煤电厂、锅炉等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提高天然气使用普及率,逐步淘汰燃煤小锅炉。积极推进县内风电企业尽快全部并网发电,扩大热电联供范围和天然气使用面积,有效预防重污染天气。开展县城建成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启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三项(臭氧、一氧化碳、PM2.5)仪器设备。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质工程。启用县城垃圾处理厂。加快工业污染治理,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水资源保护方面,要突出加强境内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

土地修复治理方面,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和复垦利用推进采煤沉陷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煤矸石山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采矿破坏村庄避让搬迁工作。

(三)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监管机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五章  推进开放发展,着力培育合作共赢新优势

 

以构建开放型经济为引领,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重大历史机遇,在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强化区域合作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创新对外开放体制环境

    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突破口,积极倡导理性包容的开放思维和文化,在全县上下形成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共识。加快营造开放透明的法律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自觉遵法守法用法,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与沿海沿边省份、中部五省口岸通关大合作,构建快速高效的立体通关体系。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良性互动的科技信息综合平台。推进政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环境透明化、便利化和规范化,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在全社会形成亲商、安商、容商、富商良好环境氛围。

    二、建优吸纳开放发展的承载平台

    坚持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理念,加快元堡煤电循环、梁威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两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多元投资、多种形式建设园区,在全县南、中、北部逐步形成以煤电循环经济、绿色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以及环县域清洁能源工业带三大核心经济圈。充实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县城规划和全县产业规划,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大手笔规划建设与县城扩区相适应的工业集中区和产业体系。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高集中区承载能力。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动力和活力。借助梁威工业园区申报省级技术开发区的机遇,加快建立催生产业生成、适应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发展新的体制机制,赋予工业园区引领现工业发展新的体制机制,赋予工业园区引领现代工业发展新的管理职能。

    三、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着眼于优势产业和新兴接替产业,最大限度放宽投资准入限制。加快招商方式转变,实施精准化招商,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重,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准确度和招商引资实效。围绕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支持县内重点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现有企业转型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依托区位、交通、投资环境的优势,吸引外来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强力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抓好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围绕煤炭、电力、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鼓励骨干企业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重视发挥省内外和海内外右玉籍优秀人才的作用,开展右玉籍优秀人才回乡建设等主题招商活动。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县区招商引资模式,对乡镇、县直单位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奖惩机制。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鄂等经济圈和城市群

充分利用我县历史人文、特色产品、产业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鄂等经济圈和城市群。以“万里茶道”黄金城市和节点城镇右卫城及西口杀虎口为依托,以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促进右玉发展与对外开放联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坚持发挥优势与创新发展并重,抢抓机遇,深化右玉与沿线大同、呼市、张家口、太原、西安等市产业、产能合作,以“万里茶道”联合申遗为依托,加强与蒙古、俄罗斯、中亚等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提升右玉与“西口”的国际影响力,把右玉打造成为联接草原和内陆地区的重要开放高地,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万里茶道”申遗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我省已建和在建的大—秦、大—西、大—张,太—中—银、太—焦、晋、豫、鲁数条出省、出海的铁路,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经贸文化旅游活动,组织两届“万里茶道黄金中转站西口高峰论坛”,积极宣传营销我县文化旅游产品和特色小杂粮等产优势,推进特色小杂粮进入京津市场。大力推荐我县塞上绿洲、西口文化、右玉精神等生态旅游品牌,打造全境旅游,使右玉真正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万里茶道”上的人文旅游休闲基地和北京的后花园。努力实现与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共享,全力构建右玉开放型合作新格局。


第六章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

 

坚持富民与强县相统一,坚持民生优先,始终自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扩大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等保障覆盖面,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新机制,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更幸福。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19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我县国家重点贫困县摘帽。

(一)实施精准脱贫攻坚

紧扣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以“县领导联村包扶特困户、部门包村帮扶、机关干部包户脱贫、企业发展带动”的“三包一带”为主要形式,不断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建立贫困人口精准化管理体系,按照“以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把贫困对象从全县9.3万农民中逐一识别出来,造册登记,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全县建立一个详尽的档案资料库,深入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着力构建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加强动态管理,健全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分类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扶助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现有的贫困人口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开发新模式。完善“三包一带”模式,充分发挥好包村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三支力量的作用,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量身定做”帮扶项目。

1、实施“产业帮扶”模式。以产业扶持为重点,围绕小杂粮、马铃薯、油料、肉羊、牧草和种苗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扶持发展贫困地区增收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项目扶持为手段,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扩大种养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以“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为平台,实施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发挥好400万金融风险补偿金撬动放大作用,引导金融部门放宽条件,增加农业投入,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到2020年,全县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支撑农民稳定增收和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产业开发体系。

2、拓展“社会帮扶”模式。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实用技术培训到人,2016-2020年,每年要开展各类科技扶贫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全县每个贫困户均能掌握1-2门种植或养殖实用技术,为贫困农民从事种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五年计划开展创业培训100期3000人,争取全县所有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均能享受创业培训。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到人。每年有计划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20年,累计引导性培训2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进城农民工培训1.2万人次。就学保障到人。保证贫困农村适龄儿童有学上、能上学、学有所成。到2020年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合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没有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完善社区帮扶管理机制。加快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县建设30个农村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资助扶持机制。

3、拓宽“农村金融”模式。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导金融部门降低门槛,放宽条件,多渠道、全方位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发展多种形式农业担保。实行放款信贷准入,探索信用、联保、担保等多种小额贷款贴息贷款;提高贫困村的金融服务覆盖率;探索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开发金融扶贫新产品。提高扶贫资金贴息贷款规模和到户比例,探索建立农户以贷款资金入股分红的扶贫机制。

4、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建立全县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十三五”期间,我县将依托“互联网+”模式,构建全县扶贫工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打通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数据链接。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功能。制定涉及扶贫对象教育、卫生、民政、水利、交通、住房、培训等资源要素数据监测体系,为政府决策和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借助我县入选全国农村电商扶贫县和全省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试点县的机遇,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网上村庄成为带动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的引擎和重要抓手,力争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及服务场所全覆盖,让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三)健全扶贫体制机制

深入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将扶贫工作成效作为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1、建立责任明确的领导推进机制。引导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集中在扶贫开发上。推进“一把手”扶贫工程。把五年扶贫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从组织领导、机制创新、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制定实施和巩固“减贫摘帽”的工作方案,将“减贫摘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

    2、建立干部驻村、部门社会参与的多元帮扶机制。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坚持精准识别定对象、量体裁衣定措施、动态管理定目标、限时完成定责任的“四定”方法,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建档立卡,实行“一对一”定点帮扶。实施部门精细管理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提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审定有关重大问题,制定相关资金筹措和计划安排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重大问题,总结部署和考核扶贫工作;明确机关单位的双重责任。相关单位既是贫困县考核的目标责任单位,也承担着脱贫摘帽的包扶责任;明确任务目标,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优先安排五年扶贫规划明确的任务和重点项目,并抓好落实,争取贫困村提速发展提前脱贫。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组织参与扶贫。在全县形成专项扶贫开发推动、行业扶贫有序推行,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支持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3、建立持续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以新的精准扶贫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各方力量和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优先确保扶贫资金的投入,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加大财政贴息力度,用财政贴息资金带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探索搭建政府主导下的扶贫融资平台;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套使用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企业、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4、完善精准扶贫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扶贫办和县统计局共同参与,做到精准考核到位。组织部和扶贫办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统计局负责制定调查方法,监督、检查、审核统计数据,并进行汇总和结果测算。严格奖惩到人。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及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不好的乡镇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与任务目标差距较大的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要进行问责。对年度任务完成好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个人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不得交流、提拔重用。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估。精准掌握真实贫困情况、调整扶贫政策,进行科学、专业、客观的评估,逐步放开贫困人口识别、扶贫项目设计、扶贫绩效评估等领域。到2020年,达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努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一)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加强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公共服务建设,全方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义务教育、就业服务、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健身、环境保护、气象防灾减灾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加强对贫困和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力度。

(二)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

把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右玉县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提高具体指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关注弱势群体,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

(三)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步伐,由购买社区公共服务入手,鼓励在基层试点政府采购基层公共服务,提升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效率。探索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导保险业参与到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

三、大力提升教育水平

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巩固和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推进学前教育大发展,加快城镇公办幼儿园建设,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大乡镇和中心村公办幼儿园投入力度。到2020年,全县建成多所标准化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占全县所有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

(二)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在义务教育发展均衡达标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实施星级学校建设工程。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及标准化建设合格率实现全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平,实现学校布局、师资配备均衡化,把教师交流、学生均衡编班、管理模式改革、优质高中指标分解到薄弱学校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三)普及优化高中教育

加大投入力度,在免除高中阶段学杂费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家庭高中生的帮扶力度。强化素质教育和人才保障,促进教师水平整体提升,显著提升县一中的办学水平。提高普通高中的招生率,高考升学率,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初步建立起以就业、创业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

(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健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入推进教师职称管办评分离,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建立职务职称、薪酬待遇向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推进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在县内统筹中小学教师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四、全力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制定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择业和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统筹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和传统产业转型中分流的富余人员、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促进充分平等就业。

(一)完善创业就业小额贷款联动机制和促进就业创业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继续落实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成立创业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从事个体及合伙经营等创业活动的人员进行创业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和失业人员等创业困难群体,深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扩大规模,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力度,力争建2个富有特色的创业园区。同时,在工商、财税、金融政策、房租补贴、基地维护建设及管理等费用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服务,为创业、就业搭建有效平台和载体。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劳动就业

“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继续保持为零,力争实现“双就业”。扎实推进政府购买公共劳动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抓好优惠政策和公益性岗位的落实,着力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使其就业率达90%以上,逐步实现全体劳动者公平享受政府提供的就业保障。

(三)建立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龙头作用,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有针对性抓好新成长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切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十三五”期间,完成创业培训750人以上,带动就业800人以上;完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SYB创业培训750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其中农村劳动者、城镇登记实业人员技能培训2000人次。

五、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合理扩大保障支持和保险支付范围,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各项保障制度并轨,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医疗保险实现制度上全覆盖,工伤保险高危行业实现全员参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征缴率达到100%。

(一)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根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实现最广泛的覆盖,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要覆盖城镇所有职业群体,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重点做好非公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的参保工作,推进参保对象全覆盖。推进高危行业工伤保险改革,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二)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在“保基本”的大前提下,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待遇调整机制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保障对象收入水平等相联系,扩大受保群众受益面,提高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便利性。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降低补偿起付线。

(三)促进各项保障制度并轨

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城镇居民社会保障项目向农村居民延伸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项目与城镇相关社会保障项目对接。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差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和保障对象动态管理,“十三五”期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将所有农村“三无”老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供养标准,使其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改善各级养老院、敬老院基础设施,力争足额配套运营资金,提高五保集中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居家养老的经济困难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失独贫困老人、低保家庭及重点优抚对象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发放一定数额的养老服务补贴。

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力量,积极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以县级医院能力提升、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投资3000万元扩建右玉县中医院,加大投入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到2020年,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我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推进重大疾病防治战略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大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力度,全面推进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加强残疾预防,加大对残疾人的康复救助力度。

(四)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继续重点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医疗绩效评价机制、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提高县域内就诊比例,到2020年力争实现90%的疾病不出县。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办医,逐步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居民健康素养,优化人口结构与分布,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一)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

加强对人口发展的引导,重视出生人口素质,综合优化人口结构与分布,制定合理政策引导人口有序向城镇流动。深化计生优质服务,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特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的关怀扶助体系。

(二)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老年公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医养结合型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按照80周岁(含)以上、90周岁(含)以上、100周岁(含)以上的老人按照不同标准按月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并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进行调整。尽快完成老年公寓的立项、选址工作,建成一所350张床位以上的医养结合型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城市社区和千人以上村全部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总床位数的50%以上,70%的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公建民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力量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第七章  推进廉洁和安全发展,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廉洁促进发展,发展必须廉洁,扎实推进“六权之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培育廉洁发展的社会氛围。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公共安全保障措施,把廉洁和安全发展融入右玉县经济社会实践进程,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一、 深入推进“六权治本”。

全面实施“六权治本”,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监督。在县级各部门进一步落实“两清单”制度及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和风险防控流程图,从源头上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依法科学配置权力、加强探索实践和跟踪问效上持续着力,不断强化“两清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清理行政权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严格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将建立权力清单工作作为党委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不断强化权力清单的科学性、规范性。进一步优化“两张图”流程,抓好风险防控,提高权力运行效能,更加方便群众办事,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检验工作成效。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点、薄弱点、风险点,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严惩滥用权力机制,更好地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权。推动“六权治本”在乡、村两级延伸,围绕农村“三资”管理和民生改善,坚持简单明白、好记易懂会操作原则,通过“六权治本”推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全力建设功能齐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治,百姓安”。

 

    二、营造廉洁发展社会环境

    以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为引领,充分挖掘、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和红色文化,广泛宣传廉洁发展典型,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抓好思想武装、党性修养、道德建设,解决好全县各级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一步管理好、使用好“右玉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大力营造浓厚强烈的廉政文化氛围,实现廉政教育的全覆盖。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始终保持狠刹“四风”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坚决铲除权力干预市场、“官商勾结”土壤,斩断“权钱交易”利益链条,构建交往有道、相敬如宾、公私分明、清正廉洁政商关系。严格落实“八项规定”,革除铺张浪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社会陋习。

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一票否决”。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规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坚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严格安全执法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监管执法,加强经常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森林防火、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监管,坚决防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减少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编织全方位、立体性的公共安全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多渠道投诉举报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升减灾防灾能力,健全灾害管理体制,落实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多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安全宣传教育,推进学校防灾减灾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使城乡社区居民熟悉灾害知识,掌握救灾自救技能。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社会治安监控视频全覆盖,深入实施“六六创安”工程,织密贯通“六张防控网”,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做实做强“六个基础”,创新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综合协管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力量;加快推进治安防控的科技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提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五、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统筹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共治,减少公共安全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坚持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视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社会组织规范化程度,合理引导、鼓励各类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健全信用体系,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在全县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环境氛围。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构建法治政府。


第八章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动力

 

坚定不移推进各领域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推动具有标志性、关联性、结构性、支撑性作用的重大改革,加快出台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抓好改革落地见效,确保到2020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

一、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以全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试点县为抓手,用足用活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政策,聚焦我经济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改革举措,强化力量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科学制定全县“十三五综改试验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围绕市场体制、行政管理、对外开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积极主动借鉴全国、全省其他地区转型综改的经验和办法,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建立完善支撑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二、引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煤炭等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开展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完善煤炭资源出让转让管理办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提升金融风险协同应对处置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建设综合性政务平台。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责整合,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推进矿产资源市场化改革。对新设立的矿业权全部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完善矿业权二级交易市场。严格落实省政府煤炭领域改革部署,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预算标准体系。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探索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争取将煤炭资源取得成本、相关税费以及投入的环境治理成本等纳入进项税额抵扣范围,降低煤炭增值税税率,减轻煤炭企业税负。完善水、电、煤、气、热等资源性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全面、规范地将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改善民生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成本构成,实现资源开发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深化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露天采矿临时用地改革。争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突破县域范围。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评估和修改,开展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试点。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探索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做好精简、调整、合并、取消、下放、承接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巩固落实“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创优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平台运作行为。推行“一口受理”,“一条龙”审批或并联审批;实行限时办结,提高审批效率;严格规范办理,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坚持透明办理,杜绝暗箱操作;推进网上办理,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推行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厘清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界限,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政府购买力度。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责整合,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加强绩效考核,探索建立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积极稳妥推进行扩权强镇改革。委托试点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许可和审批权。赋予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切实增强小城镇的管理能力,促进农村就地城镇化。探索“小政府大服务”的基层组织新型管理架构,切实增强小城镇的发展带动能力和吸纳能力。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草牧业改革试点建设。力争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煤补农、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加大探索实践力度。以“经营”土地推进草牧业改革试点。加快天然草地资源的确权工作,以及粮草饲种植调整规划工作。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纠纷调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实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合作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有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农村房屋等产权交易。探索农民对承包地、集体资产和住房财产的抵押、担保、融资权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

稳步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全县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际,继续强势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合作社+土地流转+一村一品+信用合作”+基层组织的“4+1”发展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鼓励合作社通过合作与联合发展跨区域、跨产业联合社;探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加快家庭农场培育,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突出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三、统筹推进其它各项改革

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健全和落实法律监督制度,健全人大工作监督和人大常委会任命监督制度,健全完善政协委员会联系群众、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健全责权明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教育、卫生、社保、人口等领域综合改革,构建全民公平享有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等制度,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第九章  加强规划实施,实现富民强县宏伟蓝图

 

全县各级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更好履行职责,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更好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劳动力量,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协调和解决发展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切实落实好本规划中涉及本部门、本领域的目标和任务。要明确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本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特别要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要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强调公共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年度预算要优先考虑本规划实施的年度需要。

三、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规划重大事项实施公开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公众评议机制,使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自觉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积极局面。

四、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法制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和考核,强化发展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引领,有效发挥发展规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一)健全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各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各部门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实现规划对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与布局,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并予以滚动落实。

(二)健全监测评估考核机制

完善动态实施机制,将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年度计划分解落实主要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政府事项和约束性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实行年度巡查报告制度、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及发展实际,按程序对规划进行必要调整。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县上下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加快建设环境好产业优人民富的美丽右玉,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单位:右玉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49-8022052 网站地图 晋ICP备18001993号-1
网站标识码1406230003 晋公网安备140623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