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人民政府

右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右玉县支持“特”“优”农业企业(合作社)稳定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12-01 来源: 右玉县乡村振兴局

关联文档:【图解】关于印发右玉县支持“特”“优”农业企业(合作社)稳定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

右政发〔2023〕3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杀虎口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县直各有关单位: 

《右玉县支持“特”“优”农业企业(合作社)稳定运行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右玉县人民政府

2023年9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右玉县支持“特”“优”农业企业(合作社)稳定运行实施方案

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强筋壮骨、做大做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根据《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关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着眼我省“特”“优”农业战略发展要求,立足县情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一条产业链集聚一批企业(合作社)、一批企业(合作社)建构一方产业生态,一方产业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基本思路,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龙头培育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围绕打造生态羊、肉牛(奶牛)、边鸡、沙棘、粮油果蔬“五大产业链条”,构建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的利益链接机制,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规格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农畜产品展销体验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条件、务工就业条件、联农带农机制全面升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县特优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重点支持项目

(一)围绕“五大产业链条”,扶持规模化和特色化种养业发展。扶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扩大养殖规模,稳定羊肉和牛肉供应量。对年内新购买养殖肉羊,每只按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300只为补助起点;对年内新购养殖肉牛,每头按1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50头为补助起点。适地推广中药材种植,按照200元/亩/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对推广林下种植食用菌的按照投资总额20%予以补助。抓住我县旅游市场消费旺盛、需求多元的特点,扶持发展梅花鹿、骆驼、肉驴和鹌鹑等特色养殖,推广适宜本地品种的渔业养殖如草鱼、鲤鱼、鲢鱼、鲫鱼、鳟鱼和鲟鱼等,补助标准按照购买种畜和鱼苗投资额10%的标准予以补助。积极争取林业项目资金,扩大人工沙棘林种植面积,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沙棘原果交易市场。推进生态羊专业镇建设,加快扶持每个乡镇新建一个千只以上生态羊养殖场。

(二)围绕“五大产业链条”,扶持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新建的标准化牛羊圈舍和草料库,按照15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新建的青贮窖依内径计算,按照120元/m³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新建温室大棚规模达到20亩且验收达标的,按照2万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改造老旧温室大棚规模达到20亩且验收达标的,按照1万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投资建设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和气调库等冷链基础设施,补助标准为建造成本的20%,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200万元。对本地从事饲草加工、生产、销售、收储达到万吨级以上的企业,每吨按2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最多不超过30万元。

(三)围绕“五大产业链条”,推动展销示范等载体建设。一是抓好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按照衔接资金支持企业投资项目最多不超过200万元、且不得超过单体项目总投资20%的要求,全力推进省市已批复的7个产业基地建设,即省级批复的生态羊产业、肉牛产业、沙棘产业3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市级批复的沙棘冷链库、马铃薯产业、小香葱和洋葱产业、粮油产业4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抓好平台载体建设。采取政府投资改造建设、企业运营维护的模式,抓好平台载体建设。立足国能集团定点帮扶我县的有利条件,在国能集团办公区改造建设右玉特色农产品展销体验馆。顺应网络直播带货发展形势的需要,高标准建设室内直播间和室外原生态直播间,供全县网络直播带货使用。其中,室内直播间建在工业园区内有网络带货经验的企业厂区,室外生态直播间建在能够体现右玉田园山水和绿色生态特征的景区景点之间。三是推进电商平台建设。依托“832”平台和国能慧采等政策性消费帮扶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宣介右玉农畜产品绿色生态生产过程,深度挖掘营养功能价值,推动“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同时,适时举办右玉本地网红直播带货大赛,对前3名按照5万元、3万元、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以激发本地网红助力本地农畜产品营销的积极性。

(四)围绕“五大产业链条”,扶持“土特产”深加工。着眼我县农畜产品品种全、品质优、营养高的优势,进一步细化产品分类,丰富品种目录,扶持各类经营主体向精深加工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消费特别是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需求。对连续实施技改扩能且在2023年度内完成的企业和2023年度开始实施的技改扩能企业,在厂房改建、设备更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有新增投资的,按照最多不超过200万元、且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20%的标准予以补助。一是扶持沙棘加工企业发展。重点扶持沙棘加工企业扩能升级,从售卖原浆向生产黄酮素、保健品、化妆品等文旅康养产品实现高端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屠宰加工。支持羊肉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厂房,建成现代化屠宰加工车间,全力扶持现有屠宰车间升级改造,全部取代传统屠宰加工,将制销白条羊向部位分割、精细加工发展。三是大力支持食品加工。依托农副产品深加工,鼓励扶持更多企业从事杂粮熟食加工,把莜面、荞面、豆面等杂粮制成开袋即食的安全方便食品。依托企业先进设备技术,多元化开发食用菌、洋葱等冻干类果蔬食品。

(五)围绕“五大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牌效益。充分挖掘我县农畜产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的优势,借鉴生态羊全产业战略联盟的做法经验,组建小杂粮和沙棘特优产业联盟,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质量的模式开拓市场、规范秩序,并深入宣介其绿色生态生产过程,深度挖掘其营养功能价值,广泛传播其食药同源功能,加快打造右玉品牌,丰富文旅康养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对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一是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支持本地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销会,按照布展成本50%给予补助。企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建立直销店,面积30㎡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奖励补助5万元。企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专柜,每个企业每家超市给予1万元的进店奖励补助。企业在朔州以外中心城市的千人以上住宅小区建立直销店的每处奖励1万元,万人以上高校建立直销店的每处奖励1万元。二是推进农产品认证。对新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5万元的奖励补助。对在国家级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的农产品企业,分别奖补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在省部级展会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的农产品企业,分别奖补5万元、3万元、2万元。对新获得的省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每件分别奖励补助10万元、20万元。三是推动沙棘品牌提升。深入宣传沙棘产品促进再生、护肤养肤、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扩大右玉沙棘品牌知晓度。统一标识,统一品牌,推动沙棘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产业发展由“平行发展”转型为“集群发展”,生产企业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销售由“单一卖产品”转变为“既卖产品又卖文化”。

三、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认定的产业帮扶龙头企业(合作社),继续保持贷款贴息帮扶政策不变,特别是对投资大、运行好、带动强的企业要尽快认定为产业帮扶龙头,做到即认定即贴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扶持其提高经营发展能力、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做好扶贫资产收益合同续签工作。组织各乡镇和牵头单位对扶贫资产收益项目全部起底清查,在充分征求企业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续签一批和实物折股一批的原则,做好扶贫资产收益后续管护工作。续签项目按照“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营、分红不担险”的原则,重新签订资产收益使用协议,确保年收益率不低于5%,带动效益不减。实物折股项目,一般为企业最优资产或厂区建设用地。对带动效益差、收益金欠账较多的企业,可采取退出机制,收回扶贫资产收益项目本金。

(三)落实就业帮扶车间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认定程序,凡一次性吸纳5人及以上的全部识别认定,并落实兜底保障、就业帮扶车间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好就业帮扶车间岗前培训、延续就业帮扶车间务工就业脱贫劳动力的保险补贴政策、强化基础服务实行水电补贴、保障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用地等各项帮扶政策举措,增强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能力。

(四)积极应对风险隐患。积极应对牛羊肉价格波动影响,对投资规模达到300万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牲畜),正常运行的经营主体,按照资产规模20%的比例、且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标准,落实一次性补贴。对突发自然灾害影响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发挥政府调节作用,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渡过难关,努力将经营主体财产损失降到最小。经过所属乡政府、保险公司、农业农村部门确认,对种植类经营主体可一次性给予受损面积20%的土地租金补贴,对养殖类经营主体可一次性给予修缮费用20%的补贴。

四、突出绩效管理

坚持专班化推进等机制,加强主体培育和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果。要从项目实施、竣工验收、报账支付、后续管理等诸方面梳理完善全流程资料清单,从项目建设具体内容至预计产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脱贫群众满意度三个方面着手开展绩效目标评价和管理,确保资金绩效评价取得优异成绩。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新增创建一批新项目,形成全链条配套、全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的格局,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建立“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监测户)”发展模式,密切企业与当地农民利益链接机制,加快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资产保值、收益稳定、带动有效的产业体系。

五、落实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支持“特”“优”农业企业(合作社)稳定运行项目实施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管理、款项支付、绩效评价、台账归档等工作。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要素支撑。强化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大农业投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巩固特色产业发展。

(三)强化普惠实效。突出补贴奖励资金普惠性,让更多主体受益发展。各项目主管单位要严格把关,杜绝同一项目重复享受补贴奖励现象发生。

(四)强化后续管理。属集体项目资产要做好移交确权和后续管理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稳定持续运行。属企业资产项目,要做好调度工作,确保项目取得预期带动效应。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单位:右玉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49-8022052 网站地图 晋ICP备18001993号-1
网站标识码1406230003 晋公网安备14062302000009号